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春风引路入京城——诗踪鬟影里的大唐刘禹锡(一)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2-01-05 16:56:38  点击:

1春风引路去入京城-诗踪鬟影中的大唐刘禹锡之一281春风引路去入京城-诗踪鬟影中的大唐刘禹锡之一29

    

开篇话

20211119日,我幸运地买到2001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上下两卷。这两本书到我手里的时候,已经有些泛黄,有些许霉点。这样一本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的书,倾注了陶敏,陶红雨两位专家20年的倾心校注。刘禹锡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他有着鲜明的性格特色,那就是高度的自我认可和标榜,无与伦比的强大自信心。无论遇到什么的挫折和打击,都不能摧毁他的信念,不能改变他对自己的肯定和奉行的政治理想。

“惟吾德馨”,只有我的人格及道德风尚最洁美最馨香,高调地喊出这句话的刘禹锡真的是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可与《楚辞·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那句名言相伯仲。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大概只有屈原和刘禹锡这样否定一大片,惟独认可他自己。

这是什么样的气魄?什么样的胆量?什么样永葆革命的乐观主义的青春的人格啊?

藐视一切,惟吾德馨!大唐刘禹锡!

人生高蹈飞扬,刘禹锡这种性格我很喜欢,同时我也非常喜欢他的诗歌,所以,当我买到他的全集时,高兴到欣喜若狂。这样专业的书籍,购买的人应该不多,当我收到这两卷书的时候,发现已有斑斑点点的霉渍,散发着经年的霉潮味,应该被束之高阁在仓库里很长时间了。可是,能买到一本不被别人抢购走的书,说明它在等我。我非常高兴。

泛黄,

些许霉点,

2001年出版,

2021年被我买回。

你在书的仓库里,

睡了20年。

好长的一觉,

被我捧起,

打开,阅读。

好吧,此刻醒来,

我们一起,

相互凝视。

于是,我写下了这首小诗表达对收到刘禹锡全集的喜爱。

1春风引路去入京城-诗踪鬟影中的大唐刘禹锡之一719 

而且,这两卷书,是编年体刘禹锡作品大集,正是我喜爱的体制。因为阅读古人的作品,想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与作品的联系,就要把作品放在作者的创作环境和历史时代中品匝。比如李白许多诗歌的写作年代,到现在仍搞不清楚,以至许多专家考证其创作系年,产生了多种说法。

刘禹锡虽然在政治上遭遇打击,但在生活上比李白幸运,甭管官大官小,一直为官,生活尚有保障,尤其到了晚年,因其巨大的文学成就和为官政绩,举国敬重和喜爱,而且,刘禹锡本人勤于著述,又很注意自己作品的编录和保存,所以他的绝大部分诗文作品写作年代可知可考,加上陶敏,陶红雨两位专家20年的倾心校注,这本刘禹锡全集有着宝贵的史料价值,这也是我特别喜爱它的原因。

我细细地读,从刘禹锡的第一首诗读起,做笔记,在书页边边角角记录资料。碰到诗中的人物,想此人也曾在其他地方和其他作者书籍中出现过,再翻过去查寻这个人物的资料。书中字小,还得拿放大镜看。

读着读着,刘禹锡仿佛向我走来,他的一切仿佛复活,我好像到了他的时代,和他一起经历那跌宕忧乐的人世和波澜起伏的事件。

于是,有了《春风引路入京城——诗踪鬟影里的大唐刘禹锡》创作构思,我想把我读到的刘禹锡写出来,写出我眼中他的一生,写出他的大唐。

他又何止属于大唐啊,他脍炙人口的名篇,在我们的心中久久回荡,那是美的回响。

好的,从现在起,让我写。

 

烟雨江南的童年


1春风引路去入京城-诗踪鬟影中的大唐刘禹锡之一1319 

公元772唐代宗(李豫)大历七年,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对于年近40的刘绪夫妇而言,甚是欣慰。

据刘家人自己说,刘绪的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的儿子刘胜,受封为中山王,谥号为,子孙因此成为中山人。刘绪的六世祖刘亮,在北朝做官,担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刘家于是来到了这座名城,成为城北部都昌里人。

刘家世代以儒学做官,刘绪的爷爷刘凯,做官至博州刺史。父亲刘鍠,一开始任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1年期满,转任殿中丞、侍御史,追赠为尚书祠部郎中。到了刘绪,也在天宝末年考中了进士。755年遭遇安史之乱,还没来及走上仕途,全族只好仓皇向东迁徙,以避祸患灾难。

大诗人李白在诗中写安史之乱中的洛阳: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洛阳城内安史叛军茫茫一片,烧杀抢掠血染野草,豺狼们封官拜将横行中原,百姓官吏携家带口拼命向东南方逃窜,其中,就有刘绪家族。

刘绪逃难后,因为善于理财,行事端正,被镇守江南的节度观察使聘用,落足苏州嘉禾县(今浙江嘉兴),担任浙西从事,在浙西府又兼任盐铁副使,后转为殿中省官员,在蛹桥主持政务,多负责理财之类的务。嘉禾是江淮地区最为丰饶之上县,时有“嘉禾穰,江淮康;嘉禾歉,江淮俭”之誉。

1春风引路去入京城-诗踪鬟影中的大唐刘禹锡之一2434 

刘绪的妻子卢氏出身于范阳士族。范阳卢氏士族的远祖在汉、魏、晋几朝都做过大官,至唐初还自视门第甚高,只在望族之中通婚,这种情况直持续到唐高宗朝时,太原王、范阳卢、荥阳郑、清河博陵二崔、陇西赵郡二李等七姓,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乃禁其自姻娶。于是不敢复行婚礼,饰其女以送夫家。直至中唐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开始与他姓通婚。卢氏与刘绪结婚的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安史之乱755)爆发以前,她随刘绪一同迁往江南。772年生下儿子之前,卢氏梦见圣人大禹赐子,此子故被家人定名“禹锡”,后来又取字“梦得”。

这个孩子,于是有了名字刘禹锡。

刘禹锡生下来便体弱多病,父母中年得子,对他非常疼爱。一旦生病,便请巫医,不是针灸,就是灌药。

刘家世代习儒,靠学习诗书经史参加科举谋求富贵荣华,刘绪正常的仕途之路被安史之乱打断,遂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小禹锡聪敏好学,刘绪注重儒家经典启蒙教育,常带着儿子参加文人官吏的聚会宴请。远任华州刺史的堂舅父卢徵也关心着小禹锡的学业,经常书信问讯。一次,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的大文学家权德舆见到禹锡,看他头发束成两个角,衣服上佩带着象骨制成的装饰品,态度恭谦、庄重、安详、文雅,与众不同,很是喜欢, “恭敬详雅,异乎其伦”的小禹锡给这位后来的宰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学养浓厚的家风熏陶,有良好的父母辈文化圈子,小禹锡越来越喜欢与擅长诗词的人在一起交流,一旦发现文人的行踪,必拿着书本尾随其后,随时准备请教。

安史之乱,对北方造成巨大的破坏,导致大量人口南迁至长江中下游及长江以南。苏州位于太湖平原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吸引了许多北方移民安居于此,当时苏州的户数由初唐1万余,至中唐突破10万。刘氏家族正是为了躲避安史之乱,而迁入苏州。唐代的苏州,比较宽广,所辖面积包括今天江苏苏州、浙江嘉兴、上海等地区。 随着人口的激增,苏州掀起了屯垦的高潮,田亩数量快速增长。税户、田亩数量的增加为苏州提供了突出的税供能力,使苏州在大历十三年(778年)升为雄州。唐代将州级划分为府、辅、雄、望、紧、上、中、下八个等第。其中,紧以上等级主要是以政治地位、军事地势来划分,紧以下则侧重以户口多寡、田粮赋税为依据。苏州经济发达,人文荟萃,为刘禹锡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1春风引路去入京城-诗踪鬟影中的大唐刘禹锡之一3445 

9岁这年,小禹锡在父亲带领下登上了吴兴(今浙江湖州)杼山妙喜寺,拜访有名的诗僧皎然与灵澈。皎然是中国山水诗开山鼻祖谢灵运的十世孙,字清昼,人称昼公,是妙喜寺的住持。其诗歌咏山水,清逸出尘,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多有和诗,被后世尊称为唐宋诗僧第一,当时江南地区很多文人向他学习写诗,小小禹锡也成了他的弟子。

皎然流传后世最广的当属《寻陆鸿渐不遇》诗: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灵澈也是一位诗人,《天姥岑望天台山》

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寒空。

有时半不见,崔嵬在云中。

灵澈的诗歌如风松相韵,水玉相扣,两位诗僧经常讨论诗歌创作的技巧。

少年刘禹锡对两位诗僧非常敬仰,投师于皎然门下,每当皎然和灵澈写诗的时候他就双手捧着笔砚,很恭敬地陪侍在旁边,和他们一起吟咏。灵澈和皎然小禹锡也很欣赏,认为禹锡孺子可教,对他倾心教导,小禹锡进歩飞快。

1春风引路去入京城-诗踪鬟影中的大唐刘禹锡之一3878 

禹锡自小经常生病,看到小伙伴个个生龙活虎,武健可爱,自己却孱弱多病,想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质,并且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方便就诊。在学习诗歌经史之余,禹锡从当地名医的家中,借来《素问》、《药对》、《小品方》等医药学典籍伏案攻读,他还“学切脉,以探表候”,并收集各种医方,药方和炮制药材的方法。 “其术足以自卫,家之婴儿未尝诣医门求治者,于药石不为懵矣”,成了“专业”医生。禹锡后来做官,常根据病情开写方子,为当地百姓治病,出了不少医书,这是后话了。

富庶的江南,浓厚的人文气息,清丽秀美的风光,父母的关爱,名师的教导,少年禹锡汲取着这样的营养成长,终于迎来了他的绚丽青春时刻。

1春风引路去入京城-诗踪鬟影中的大唐刘禹锡之一4166 

贞元六年(790年),禹锡19岁,带着父母的厚望,带着学成文武艺的一腔热血抱负,离开烟雨江南,负笈踏上去往唐帝国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之路,一边游学,一边准备科考。那个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举世向往的地,等待这位青年才子的,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