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跟着李白走亲戚——从121首李白写给亲友的诗文中听他自己破解身世之谜——第五十一家侄子李良家至第五十五家叔叔李晔家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0-06-17 13:40:41  点击:

image001.jpg 

朋友们,我们继续跟着李白走亲戚,本期谈艺录我们依旧走访5家,第五十一家侄子李良家至第五十五家叔叔李晔家。


第五十一家  侄子李良家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七年(739)秋。李良,开元中任杭州刺史,其时李白漫游越中。此诗写李白与从侄游天竺寺的逸兴闲情和赋诗高会的欢愉。李白观钱塘潮游天竺寺是玩高兴了,这位五马高车载着的杭州刺史大人李良可恼了,人家官居高位,你一首诗题目还把从侄晚辈的称谓冠以刺史高官之前,你才38岁,傲什么呀?不过都姓李罢了,又不是亲叔。前面还介绍过《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李白戏赠这位从侄的诗,结果人家很快丢下“叔”李白学着谢安携妓会稽玩去了。

image003.jpg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李良,据詹鍈先生考证说:“劳格《读书杂识》卷七《杭州刺史考》,列李良于杜元志、陈彦恭之间,以良为开元间刺史,劳氏虽无确证,然孙逖有授李良等诸州刺史制,逖之为中书舍人在开元二十四年至天宝三载间”(《李白诗文系年》),而且,杭州名称在“天宝元年,改为余杭郡”(《旧唐书•地理志》),由此可见,李良任杭州刺史的时间应当在开元末至天宝初。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20古近体诗60首中的第15首)。

 

第五十二家  从祖李太守家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此诗作于天宝四载(745)。李白于此年春夏间初游济南时所作,这位被李白呼作从祖的济南太守,究竟是谁,没有明确的说法,李白把从祖比作汉代名臣李膺以示尊敬。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济南太守李随、东平太守李袛起兵于黄河以南抵抗叛军。李袛前面有过介绍,就是李白诗中的吴王,那么,这个济南太守李随,是不是10前李白游济南时的太守呢?按唐代官员3年任职期满调任的惯例(唐代地方官的任期,州刺史和县令3年一迁,杂佐官4年一迁,中央官4年一迁。)应该不是,但李白既然呼之为从祖,那一定是一位李唐宗室子弟。但据《济南府志》记载,唐开元二年(714年)五月初,济南太守李随觐京,将济南特产“九子荷香粽”带去京城,作为贡品献给唐玄宗李隆基,玄宗非常高兴。照此说法,714年李随就是济南太守了,而且755年安史之乱李随仍是济南太守,竟然在济南当太守30年!

image005.jpg 

再来看李白此前的行踪,天宝四载(公元745),李白在其族叔陈留采访使李彦允的陪同下北游德州安陵,李彦允,《全唐书》中有记载:《全唐文》(卷三十一,元(玄)宗十二)原文,《命李彦允等入宗正籍诏》:“古之宗盟,异姓为后。王者设教,莫遗其亲。殿中侍御史李彦允等奏称,与朕同承凉武昭王后,请甄舒者,源流实同,谱牒犹著。虽子孙千亿,各散于一方,而本枝百代,何殊于近属。况有陈请,所宜敦舒。自今已后,凉武昭王孙宝已下,绛郡、姑藏、敦煌,武阳等四房子孙,并宜隶入宗正,编诸属籍,以明尊本之道,用广亲亲之化。”看来,是皇帝李隆基同意李彦允按唐宗室身份对待。李白这个叔,玄宗开元中,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及侍御史,迁金部、司封二曹郎中。天宝三载,官陈留太守、河南道采访大使。后来安史之乱中不能逃出,成为降官(像王维,郑虔一样命运),曾被唐肃宗李亨判死刑,后被流放岭外。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家皇帝很有意思,大敌当前,你逃跑的时候不告知满朝文武,等大臣们被乱敌控制,你又以“降贼”来审判他们,就是没降贼的,跟着你看不入眼的兄弟起兵抵抗,如李白从李璘,你又判他“附逆”,这大唐的官还真不好当呢!

李彦允陪同李白北游德州安陵,李白结识了安陵道士盖寰,并请盖寰为其“造箓”。告别盖寰道士之后,李白到了济南,请北海天师高如贵授道箓于齐州(今济南)紫极宫(老子庙),正式入道籍,并作《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篆毕归北海》。

就是在济南期间,李白陪其从祖济南太守泛舟游览了鹊山湖。

initpintu_副本1.jpg 山东济南鹊山

有人说此太守可能是李之芳,因为745这一年,杜甫和李白同在古齐州(即今济南市),并且游踪齐鲁。 杜甫到来的消息传到北海,即今山东的益都,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连日赶往齐州与杜甫会面。会见的欢宴就安排在新建的历下亭上。李邕、杜甫、李之芳在座。李白没有参加这次酒宴。李白曾写过一首诗《上李邕》,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非常有名,连名带姓直呼一位刺史级的高官,这在李白1000多首诗文中非常罕见!因为一个平民百姓,对一位刺史高官,直呼其名,是非常不敬的。而李白学究天人,他完全懂得人与人交往时的相互称谓,原因是,李邕在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20出头的后生小子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 》),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写了这首颇不客气的《上李邕》诗,以示回敬。安旗《李白年谱》《上李邕》诗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邕曾轻看过李白,想来李白对这位高官心存芥蒂,不愿参加由他组织的宴会。此时的李白早已名满天下,曾在长安3年天子脚下为近臣,李邕宴请还没有名气的杜甫而不见李白,可见心中还记着李白《上李邕》诗对自己的不敬。两个人彼此不满,所以这么爱凑场爱喝酒的李白没有参加历下亭的名士聚会。

李邕是北海太守,他来济南见杜甫,济南太守陪同,在官场上也是对等接待,那么这个参加宴会的李之芳是济南太守吗?我们来看一看李之芳的资料。

image011.jpg 

济南鹊山湖风光

李之芳(?-768年),唐朝宗室,唐太宗的玄孙,蒋王李恽的曾孙,蔡国公李煌的孙子,袭蔡国公李承祖的儿子。父亲李承祖为表左武卫将军和袭蔡国公。 李之芳有令誉,开元末为驾部员外郎,745年尚书郞和出任齐州司马,后安禄山表奏他为范阳司马。安禄山反,自己逃回京师。为避祸改母姓郑,取名审。授右司郎中,历任工部侍郎、太子右庶子、宗正卿。广德初年(763年),唐代宗诏命他兼御史大夫出使吐蕃,被留二年乃得回国。后拜礼部尚书,改太子宾客,其子为奉天皇帝庙丞李伫。李之芳的履历中没有济南太守,只有齐州司马。

    其一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其二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其三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image013.jpg 

济南鹊山湖

各种资料都没有最终明确这位李白的从祖济南太守是谁,但一定是位李唐宗室。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20古近体诗60首中的第232425首)。

 

第五十三家  侄子李黯家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题中“侄”字《文苑英华》作“弟”。评事,谓大理寺评事。李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李黯,李光弼孙辈,不知是否其人。昌禅师,僧人,事迹不详。诗写游佛家住地情景,充满禅悦之趣。此诗不知作于何年。

     其一

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

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

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

一坐度小劫,观空天地间。

    其二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霜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瞑时。

image015.jpg 

李光弼(708年-764815 ),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   

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  ,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756年),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上元二年(761年),以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出镇临淮,震慑诸将,次年又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以功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中兴第一”,于广德二年(764年)在徐州病逝,年57。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生平年限跟李白几乎可以说是同龄人,他的孙子李黯如果被李白称为族侄,也许二人之间有过交往。

《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柳城(今辽宁朝阳)李氏有两族,一族为奚族之李氏,即张琐高养子张忠士所改之李氏,后奚族渐融于契丹,故将其归于柳城李氏之一族;另一族柳城李氏,则是李光弼家族,这一家族世代显达,知名于有唐一代.李光弼祖上均是契丹酋长,其一世祖先迁徙到唐朝京城长安附近的万年定居,逐渐汉化,改姓为李,此后又世居柳城,因又称“柳城李氏”,契丹族原属于东胡种,因此柳城李氏当属东胡人后裔。

唐代诗人鲍溶写有一首诗《赠李黯将军》: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岩云入角雕龙爽,

寒日摇旗画兽豪。搜伏雄儿欺魍魉,射声游骑怯分毫。

圣人唯有河湟恨,寰海无虞在一劳。

鲍溶(生卒年不详),字德源。早年曾隐居于江南山中,后游历四方,与韩愈、李正封、孟郊等交好。元和四年(809)进士,鲍溶中进士时李白去世47年了,这时的李黯成长为带兵打仗的将军也很有可能,因为爷爷是李光弼,李黯成为武将十分自然。李白一向对李姓人士称兄道弟,所以呼李黯为族侄也顺理成章。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20古近体诗60首中的第3031首)。

 

第五十四家  叔叔江夏李长史家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这首诗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夏,流放夜郎途中至江夏县(今湖北武汉),在江夏陪长史叔及薛县令宴兴德寺南阁写作。

image017.jpg 

李白的这个叔李长史有人说是李京之,李京之曾任安州长史,李白于开元十七年(729)写过《上安州李长史书》,书中的长史就是李京之。长史,都督府主要僚佐。《旧唐书•职官三》“中都督府,长史一人,正五品上。”29年前李白上李京之书并没有呼之为叔,29年后却在江夏呼为长史叔,似乎不合情理。而且当年李白之所以给李京之上书,是因为酒醉未回避李长史之乘驾,冒犯了官威,受到李长史的训责。李白撰此书信,向李长史解释误撞乘驾之原由,并深表歉意,以期解除误会,并献诗3首,希其赏识鉴拔。如果此叔真是李京之,就不会有当年冲撞之事,所以这个李长史不是李京之。究竟是谁,只好存疑。

来看全诗——

绀殿横江上,青山落镜中。

岸回沙不尽,日映水成空。

天乐流香阁,莲舟飏晚风。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20古近体诗60首中的第39首)。

 

第五十五家  叔叔李晔家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乾元二年(759)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因天旱皇帝大赦天下,诗人免罪放还,喜出望外,随即东归,怀着“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欢欣,返至江夏,希冀朝廷任命,抱着“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送别》)的幻想,苦苦等待,终于希望落空。秋,应友人裴隐之招,李白沿江南下,往游洞庭潇湘。此时,族叔原刑部侍郎李晔因事贬官岭南,途经岳州,于是叔侄相遇,百感交集,同是沦落天涯,互诉衷肠,对酒当歌,大醉一场。这组由3首五言绝句组成的组诗,即李白大醉后所作。当时一起游洞庭湖的还有诗人贾至。贾至与杜甫王维都相识,和李白也是朋友,常诗酒唱和。

image019.jpg 

李晔,淮南靖王李神通的曾孙,李神通,名李寿,字神通,是李虎的孙子,李渊的堂弟。李晔的父亲是宗正卿李琇,本人官至刑部侍郎,乾元二年(759)贬岭南,见《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上》大郑王房、两《唐书•李岘传》。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侍郎叔”都指李晔。李白是李渊的五世孙,李晔是李渊的四世侄孙,李白呼之为叔正合辈份。

     其一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其二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其三

:[chǎn]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20古近体诗60首中的第41424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