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跟着李白走亲戚——从121首李白写给亲友的诗文中听他自己破解身世之谜——第四十六家叔叔李云家至第五十家侄子李中孚家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0-05-13 13:40:20  点击:

image001.jpg

朋友们,我们继续跟着李白走亲戚,本期谈艺录我们依旧走访5家,第四十六家叔叔李云家至第五十家侄子李中孚家。


第四十六家  叔叔李云家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这首送别诗,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年)。此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不久,李云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天宝十一载(752年)李云任监察御史。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

image003.jpg 

史料中对有李华的介绍,李华字遐叔,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少旷达,性谨重。唐开元二十三年(734)进士,天宝二年(743)举博学宏词科。天宝十一年迁监察御史,徙右补阙,按劾不挠,为权幸所嫉。安禄山陷京师,伪署为凤阁舍人。乱平,贬杭州司户参军。上元中, 朝廷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李华称疾不就。后又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至大历初(766年以后)卒。李华文辞绵丽,善赋颂。晚岁,请题墓板、家传及碑颂者盈门。著有《李华前集》十卷、《中集》二十卷,《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其中天宝十一载的为官经历与独孤及的记载一致,但说他是河北赞皇人,又与李云是李家宗室陇西人不一致,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来李白去世,李华写有《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文章很短,且与一般墓志中对出身履厉的详细描述完全不一样,几乎无一字介绍。许是李华知道李白的真实身份,故意隐去不写?李白762年去世,李华766年去世,作为叔叔,极有可能为李白撰写墓志,后面我会详细介绍这篇墓志。

image005.jpg 

来看全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8古近体诗35首中的第29首)。

 

第四十七家  弟弟李錞家

《泾川送族弟錞[chún]》,李白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深秋。

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锦石照碧山,两边白鹭鸶。

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上有琴高水,下有陵阳祠。

仙人不见我,明月空相知。问我何事来,卢敖结幽期。

蓬山振雄笔,绣服挥清词。江湖发秀色,草木含荣滋。

置酒送惠连,吾家称白眉。愧无海峤作,敢阙河梁诗。

见尔复几朝,俄然告将离。中流漾彩鹢:[yì],列岸丛金羁。

叹息苍梧凤,分栖琼树枝。清晨各飞去,飘落天南垂。

望极落日尽,秋深暝猿悲。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

泾川即泾溪,在泾县西南一里。泾县唐时隶宣城郡,今属安徽。李錞,李白族弟,原题下有太白自注:“时卢校书草序,常侍御为诗”,故诗中以“蓬山振雄笔,绣服挥清词”分咏二事。诗前半写泾川佳景及别时友人作序赠诗之盛况,后半写兄弟相别难舍之离情。“仙人不见我,明月空相知”,“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则写出了对这位族弟的感情。李錞,事迹不详。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东祖房有李錞,河南参军,司农卿李逢年之子,未知是否此人。河北经贸大学和洛阳师范学院孔祥军、李红霞201511月发表在《唐山师范学院学报》上的论文《论唐代司农寺长官的任职要求》中,提到这样一件史实,唐肃宗时李逢年这个掌管邦国仓储的司农卿因“贪冒黩货”而流放岭南,按这个推测,也许李錞就是李逢年的儿子,因为所属于时代十分吻合。

image007.jpg 

赵郡李氏出自战国时赵国将武安君李牧,李牧是战国后期山东六国中最为杰出的将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作为赵相,他足智多谋,治国有方,又长于用兵,抵匈奴,打东胡,屡有战功,甚得军心。多次率军伐燕破秦,使秦国不敢轻易侵伐赵国。公元前233年(肥之战)与前232年(番吾之战),李牧两次大破秦军。秦国惧怕李牧,就收买赵王嬖臣郭开,诬陷李牧造反,赵王迁优柔寡断,听信谗言,终于在公元前229年杀害了李牧。李牧一死,秦始皇的大将王翦立刻率大军消灭了赵国,可见李牧在赵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牧战绩卓越,有着崇高的威望,被后世赵郡李氏族人尊为先祖。

李楷,字雄方,为李牧后人李左车的十七世孙,在西晋先后任司农丞、治书侍御史。时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自称皇帝,引起宗室诸王的兵讨,战乱空前。李楷为避战乱,带领全家徙居于赵国平棘县南(今河北省赵县西南、高邑县东北),这里即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所述赵郡李氏旧宅所在,亦称“三祖宅巷”。

image009.jpg 赵郡李氏故里——河北邢台隆尧

 

关于赵郡李氏的分布,根据高诗敏在《北朝赵郡李氏的迁徙分布及其与李唐先世之关系》中的考证,北朝时赵郡李氏以平棘县为主轴,不断向西南太行山麓周围各地辐射,先后迁徙到柏仁、元氏、高邑、赞皇等县,呈扇形分布状态,宗族庞大,支系繁盛,如《北史》记载:“集诸李数千家于殷州西山,开李鱼川方五六十里居之,显甫为其宗主。”张葳《隋唐时期河北地区赵郡李氏活动略论》也指出“在北朝和隋唐前期,赵郡李氏家族势力始终盘踞周旋在赵郡常山一带,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由此可见,赵郡李氏是一个典型的土著于乡里的山东士族。

李楷定居赵郡常山平棘后,生有五子:李辑、李晃、李棨:[qǐ]、李劲、李睿。后来五个兄弟分居:老五李睿的儿子李勖:[xù]兄弟,居住在巷东;老四李劲的儿子李盛兄弟及老三李棨一家,居住在巷西;老大李辑与老二李晃两房子孙,则南徙故垒。因而,以此三个方位,李睿又被奉为赵郡李氏的东祖;李棨与李劲被奉为西祖;李辑与李晃则被奉为南祖。

看,李白对远亲宗氏子弟的名字都在诗中叫得清清楚楚。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8古近体诗35首中的第31首)。

 

第四十八家  弟弟李济家

《登黄山凌歊[xiāo]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太白自注:“时在当涂。” 这首诗送别的是丹阳县尉李济,李白称为族弟。李济于天宝十三载(754)至天宝十五载(756)在溧阳县(今属江苏)县尉任。这首《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据李祖鑫考证,此诗当作于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旧历五月,大约也就是754755这一两年之中。

image010.jpg  

黄山在城北,凌歊台在其上。溧阳,宣州县名,隶江南东道。华阴,郡名,即华州,隶关内道。王琦在《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诗题下注:“充一作统。”按照这个注解,充泛舟即是统泛舟。泛舟词义出自《左传》,“僖十四年,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李白在此诗中,也说得很明白:“尔从泛舟役,使我心魂凄。”可见,李白登黄山凌台送李济,不仅因为李济就要泛舟赴华阴,更重要的是李济有政治任务在身,要统领运粮船漕运粮米至“洛阳西”。李济“充泛舟赴华阴”的原因诗中解释为“秦地无草木,南云喧鼓鼙”。 “君王减玉膳,早起思鸣鸡。漕引救关辅,疲人免涂泥。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三句诗详细交待了充泛舟役的原因,其中“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十分明显是写久旱初雨的情景,可见,“秦地无碧草”实指关中大旱。关于“南云喧鼓鼙”,王琦认为是公卿百官求雨“伐朱鼓”;詹锳解为与“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李白《书怀赠南陵常赞府》)同指一事,即云南战事。这首送别诗,与其他一些写给从兄从弟们互道珍重的送别诗不同,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此诗:“说转漕处见关系军国,此一篇主意未写送行,亦不草草。”

image012.jpg 

来看全诗——

鸾乃凤之族,翱翔紫云霓。文章辉五色,双在琼树栖。

一朝各飞去,凤与鸾俱啼。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

尔从泛舟役,使我心魂凄。秦地无碧草,南云喧鼓鼙。

君王减玉膳,早起思鸣鸡。漕引救关辅,疲人免涂泥。

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静者伏草间,群才满金闺。

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

小舟若凫雁,大舟若鲸鲵。开帆散长风,舒卷与云齐。

日入牛渚晦,苍然夕烟迷。相思定何许,杳在洛阳西。

总结来说,这首诗大约是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或十四载往来于金陵、宣州间,逗留当涂时所作。此间关中地区(相当于今陕西省)连年水旱相继,草木尽枯,生民大饥。时任溧阳县尉的李济奉命押运粮食前往关中地区救灾,由当涂小黄山启航,恰与李白相遇。李白曾认李济为同族本家兄弟,与李济是故交。现在李济任漕运之役,将远涉华阴,李白遂登黄山凌歊台,作诗相送。

溧阳是座古域,在今天常州市西南部,天宝八年(749)李白首次来溧阳,当时李济为溧阳县尉,郑晏为县令,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李白,并陪同李白游赏。李白与郑晏“一见平生亲”,结下友谊。

李济的详细史料没有找到更多,约也是一位李唐宗室子弟或后代。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8古近体诗35首中的第34首)。

 

第四十九家  弟弟李幼成家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此诗安旗所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认为是开元二十五年(737)作。写闲居西园(今湖北安陆西园)时,从弟来访,与四邻、山童、野老置酒食果,相互讨论农圃渔樵之事的欢快聚会。

image014.jpg 

 

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喧。

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

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

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

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

上陈樵渔事,下叙农圃言。

昨来荷花满,今见兰苕繁。

一笑复一歌,不知夕景昏。

醉罢同所乐,此情难具论。

诗中二季仍指李幼成,李令问。大概李幼成赠给了李白不少物品,李白写诗酬谢。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9古近体诗32首中的第17首)。

 

第五十家  侄子李中孚家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这首诗作于何时,有几种说法,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以为天宝八载(749)作。又李白《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诗,詹锳以为作于天宝九载(750)。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则谓二诗皆天宝六载 742 作。还有的认为是天宝十一载(752)作。李白与侄儿中孚禅师在金陵相遇,中孚禅师以仙人掌茶相赠并要李白以诗作答,遂有此作。

image016.jpg 

这首诗写名茶“仙人掌茶”,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李白用雄奇豪放的诗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因此这首诗成为重要的茶叶资料和咏茶名篇。

来看全诗——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dí]。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僧中孚,金陵高座寺僧。这个李中孚,被诗人呼为族侄,李白另有《登梅岗望金陵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记二人交游,李白把这位侄儿看作李家宗室的佼佼者。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9古近体诗32首中的第2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