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为历史继绝学 从消逝到归来的西夏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8-08-22 10:42:56  点击:

       

西夏王陵图片

朋友们,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的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我国的民族更多,有的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那些消失的民族也曾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煊烂地存在过,像之前我介绍过的羯族,鲜卑族等尽管已消亡,但仍然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经历了大唐盛世,我国又进入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即使北宋建立,也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朝代,在它的北方,并列存在着好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包括契丹,西夏,金,都与北宋同时存在。我们比较了解北宋,因为它是长期以来被我们奉为正统的中原政权。由于一些偏见,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与它并存的那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下面几期谈艺录,我就给您讲讲您或许不太熟悉的这几个政权。今天,首先给您讲一个最神秘的王朝——西夏。

为什么说它是最神秘的呢?因为我国从前的正史二十四史里,还真没有西夏史,后来统一中国的元朝为前朝修正史时,只修了宋、辽、金三国史,并没有修西夏史,甚至仅仅灭国20多年,西夏国的痕迹,包括它的服饰、文字,语言,习俗都已茫然无人能知,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直到上个世纪,也就是20世纪初,由于黑水城西夏文献的发现,终于逐渐揭开了远去的消失了的西夏国的面纱,而西夏学也成为一门国际显学。

initpintu_副本dsd.jpg   

4月份的时候,我在书店看到14本介绍西夏历史的书,非常喜欢。5月份时收到爱心礼物,即是这套西夏书,进行仔细阅读。今天我们就跟随《西夏文明》这本书,走进这个神秘的王国。先来看作者吴峰云和杨秀山的简介:

吴峰云,男,51岁,汉族,上海人,大学毕业,19724月至19757月在西安市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深造,19758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工作。历任宁夏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队副队长、队长,现任宁夏博物馆副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先后出版专著多部,主要有:《西夏简史》、《西夏文物》、《宁夏古塔》和《宁夏民族古建筑》等。多年来,他亲自主持田野考古发掘和文物普查、博物馆文物陈列、馆内一级文物鉴定等项工作,是宁夏西夏考古发掘工作和西夏考古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杨秀山,宁夏博物员研究员,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西夏文明》一书即为二人合著。  

image009.jpg

图中左为吴峰云,右为西夏王陵博物馆馆长马升林

 

西夏国的前生今世

西夏(公元1038—1227年) 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其创建者为夏景宗李元昊。

image011.jpg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

西夏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接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抵大漠。盛时辖地22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西夏共历10帝,前后190年。与辽、北宋及金、南宋先后鼎立。

一个立国将近200年的国家,其民族党项族是如何起源的呢?现在最早的汉文文献记载党项为汉朝西羌的后裔。远古以来,羌人就占据着青海湖周围的草原和青海湖以南,黄河、大通河、湟水源头附近的山地。南北朝末期(6世纪后期)开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隋书党项传》记载: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墙。也就是说早期的党项人不事农业,衣、食、住皆仰赖畜牧,无文字历法,以草木枯荣计算岁月,崇拜天神,死后火葬。党项人尚武而勇猛。同氏族的人须互相帮助,受到外族人伤害时,必须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斩杀仇人,才能恢复常态。此外,党项人还特别崇尚白色,故自称白高大夏国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有千余家党项羌人归属隋国。次年,党项族领导人拓跋宁丛等,各率部落到旭州(今甘肃临潭县境)请求内附,隋朝授拓跋宁丛为大将军。开皇十六年(596年)党项首领进攻会州(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兵败纷纷降附,并遣子弟入朝谢罪,向隋朝贡。

唐初武德年间(618—626年)党项相率归属唐朝。党项羌中著名的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跋氏8个部落,此外还有黑党项、雪山党等部落,其中拓跋部落最为强大。

image012.jpg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唐朝南会州都督郑元踌招谕党项归附,党项首领之一细封步赖率所部归唐,唐朝在其地设轨州(今四川松潘县西),授细封步赖为刺史。其他党项部落,亦纷纷响应,又设崌、奉、岩、远4州,并以原来各部酋长分别担任各州刺史。

image014.jpg 

西夏壁画

贞观九年(635年),唐下诏遣使开河曲地为16州,党项内附者34万口。当时曾与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结为姻亲的党项拓跋部酋长拓跋赤辞,也在与唐作战兵败、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归附唐朝。唐就其地分设懿、嵯、麟、可等32州,任命归附的部落首领作刺史,以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氏,受松州都督府节制,封为平西公。

唐初崛兴于西藏高原上的吐蕃国,日益向外扩张,北上并灭了吐谷浑,并侵袭威逼党项羌。散居在今甘肃南部和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南迁,唐移静边州都督府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县),辖下的25个党项州,也随着一道迁徙。党项族原住地为吐蕃占领,留下来的党项居民为吐蕃贵族所役属,吐蕃称这些人为弭药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吐蕃人取代早先吐谷浑在青海湖地区的地位,迫使众多的党项人逃离故土。唐广德二年(764年),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自恃平定安史之乱有大功,对唐朝所给的待遇不满,起兵反叛,并煽动党项、吐谷浑等族叛唐作乱。朔方(驻今宁夏灵武县西南)节度使郭子仪为了防范党项等族受其煽动,建议唐王朝将居住在静边等6府的党项迁到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北)以北、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以东一带居住;另将居住在宁朔州(今陕西榆林县境)的吐谷浑迁移到夏州以西。唐代宗采纳了郭子仪的建议,召党项族大首领、左羽林大将军拓跋朝光、拓跋乞梅等5人入朝,亲自接见,并厚加赏赐,让他们返回各自部落,安抚部众。从此拓跋乞梅居庆州,号东山部;拓跋朝光居银、夏,号平夏部。

唐德宗即位以后,担心党项族进一步强大,会危害到唐王朝的安全,于是下令禁止商人以牛、马、军器等物资和党项族进行贸易。贞元十五年(799年),永安城镇将阿史那思昧向党项族索取驼、马等物,并经常对银、夏一带的党项族进行骚掠,党项不堪忍受,举部渡黄河躲避。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唐复设宥州(今陕西靖边县西),以保护党项,党项得以迁回。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命太子中允李寮为宣抚党项使。自此以后,党项部落再度繁盛,远近的商人都带着货物到该地与党项族人民交换羊、马等牲畜。

唐文宗太和、开成(827—840年)年间,该地藩镇的一些统治者放任当地豪强、商人肆意掠夺党项族居民的羊、马财产,引起党项居民的极度不满,纷纷举行起义。其中以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盐州(今宁夏盐池县北)一带的规模最大,断绝了交通,给唐朝统治者以有力的打击。唐武宗为了平息党项部民的反抗,多次下令安抚,并以侍御史崔君会、李鄂和郑贺分别为灵、延(今陕西延安市)、麟(今陕西神木县北)等地的安抚使。党项族的起义逐渐平息。

唐末宋初以来,拓跋部和被称为平夏部的夏州部落首领,接受唐、宋封授的官职,并且入居州衙通过贡赐的方式,接受了汉族的物质生活和文化。他们以这种特殊的地位,在对外作战时召集各部落形成暂时的联合。宋朝皇室也通过他们来控制党项各部落的对外掳掠。

image017.jpg 

西夏伎乐飞天(弹箜篌) 敦煌 55

宋朝初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即附宋,并助兵对北汉作战。宋朝亦对夏州李氏政权实行羁縻统治。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传至李继捧,发生了党项贵族内部争夺权位的斗争。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继捧率族人投附宋朝,献夏、绥、银、宥、静5州之地。宋封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留居京城,党项族内部由此引起了急剧的分裂。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采纳部下张浦的建策,率领贵族逃入夏州东北300里的地斤泽,抗宋自立。

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北宋惟恐党项人居城自雄,下诏毁了党项都城统万城,将20万党项人迁到绥、银等州,也就是现在的横山、米脂、绥德一带。从此,党项族便居于银、夏、绥、宥、静5州。至此,拥有近600年历史的统万城渐渐沉寂在毛乌素沙漠之中。

宋太祖赵匡胤削夺藩镇的兵权,引起拓跋李氏的不满。虽然他们一开始服从宋的命令,但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李德明时,依附宋朝,转而对回鹘、吐蕃部落展开大规模的攻掠,极大地加强了党项奴隶主贵族的力量,扩展了统治的领域。  党项割据政权经李继迁之子李德明一代的休养生息,已经具备了立国的基础。

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抛弃了唐太宗李世民赐予祖上的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李元昊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仿汉字创制西夏文,并汇编字书12卷,定为国书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10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

image018.jpg 

西夏王陵李元昊纪念像

西夏建国后,党项族的势力不断发展,其疆域方圆2万余里,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今内蒙古阿拉善戈壁与鄂尔多斯草原及西部的巴盟、包头一带,皆属西夏所辖。

李元昊成为西夏的开国皇帝,此后,又传位9帝,一共10位皇帝,加上追封的两位,西夏国共12帝。

image020.jpg 

公元1115年金朝兴起,北宋,大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面被破坏,辽朝、北宋先后被灭,西夏经济被金朝掌控。漠北的蒙古国崛起,6次入侵西夏,最后于公元1227年亡于蒙古。

 

绝学研究的开始

上一段落西夏国的前生今世中,我介绍了党项民族的起源乃至最终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且介绍了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李元昊这个人很了不起,在正式称帝建国前,李元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执政措施。首先废除唐、宋给党项王族拓跋氏的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号兀卒,意思是青天子。10323月,李元昊向境内党项部族下达了秃发令。他率先自秃其发,即剃光头顶,穿耳戴重环饰。强令部族人民一律执行,限期3日,有不从者处死。一时党项部民争相秃发。

image022.jpg 

李元昊的秃发令发式 

image024.jpg

李元昊秃发像

大家看看李元昊的秃发样式,是不是觉得比较丑呢?的确不是太好看,但李元昊贵为皇帝,一心要创造自己的民族特色,也许,对他来说美丑倒是其次的问题,首要的是自己的特色。加上他严酷的不从者处死的法令,所以,一时间西夏国男子的发型都成了这个样子。

李元昊在位10多年,因为心狠手辣,抢了自己的儿媳为妃,被儿子宁令哥杀死,而宁令哥也因为弑父被杀,李元昊的儿子李谅祚继位成为西夏的第二位皇帝,李谅祚和父亲截然相反,他积极推行汉化,又改回姓,同时废除秃发令,这种难看的发型也就很快消失了。

前面我们说过,为了最大限度地产生自己党项民族特色,李元昊还创作了本民族的文字,文字是一个民族的书面语言,李元昊十分重视本民族的文字创制,他在戎马倥偬中,亲自筹划和主持创制文字的工作,命大臣野利仁荣等整理演绎,编纂成12卷。有的史书记载称之为蕃书。李元昊下令尊为国字颁行,凡纪事尽用蕃书。又设立蕃字院,以传授学习,推广使用。在对辽、宋朝往来的文书中,都使用蕃书汉字两种文字书写。

李元昊领导下创制的西方夏文字是什么样的呢?这种文字的创制借鉴了汉字的形制,在构成上可分为单纯字和合体字两大类。其笔画多在10画左右,撇、捺等斜笔较多,结构均匀,格局周正,有比较完整的构成体系和规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即先创造了一些文字元素,即我们常说的字根或母字,然后再用合成法繁衍出更多的西夏字。

image026.gif 

image028.gif

在西夏文中,除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直接采用文字元素创字外,绝大部分是合成造字。西夏文字创制后,元昊即下令推行国内,诏令国民悉用蕃书。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西夏文的地位,并于建国初期设立蕃字院,选拔西夏贵族子弟加以教之,以期传播,因此西夏文字很快就在西夏国中通行。西夏灭亡后,西夏文字一直到明代中期尚有少数党项后裔还在使用,此后便被历史所淹没,变成了一种死亡的文字。

image029.jpg 

1804年,中国历史上普普通通的一年。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发现,这一年被永久地烙在人们的记忆中。晚清时期著名史地学家张澍与朋友游览甘肃武威县城北隅的清应寺,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又以其渊博的学识,考证出石碑为西夏时期所立。从此,消失了数百年的西夏文字,开始被中外近现代学术界所识别,但是,当时并没有人能认识这种文字,真正认识西夏文字时要等到《番汉合时掌中珠》字典的出现。

image031.jpg 

感通塔碑

西夏自己的文字创制出来后,为便于认读和翻译,1190年,即西夏干佑庚戍二十一年,党项人骨勒茂才完成了西夏的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此书为木刻本﹐蝴蝶装﹐共37页。序言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内容相同。谓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表明编纂目的是为了便于番(党项)﹑汉相互学习对方语言。书中每一词语都并列4项﹐中间两项分别是西夏文和汉译文﹐右边靠西夏文的汉字为西夏文注音﹐左边靠汉译文的西夏文为汉字注音。

image033.jpg 

《番汉合时掌中珠》原件目前收藏在原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并不在我国。20世纪初时候,晚清政府摇摇欲坠,列强纷纷入侵中国,他们打着科学考古的名义从我国掠走了大批珍贵的文化资料。1908年,一支由科兹洛夫带领的沙俄考古探险队来到我国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兰库布镇东南25公里的荒漠之中,听当地人讲起这里有一座被沙漠掩埋了的古城黑水城的故事,得知此地埋有大批珍宝,便在黑水城,蒙古语称哈拉浩特的地方进行了盗掘。此后,1909年科兹洛夫又再次带队盗掘,其中就包括这本《掌中珠》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也率探险队来到黑水城,盗走大批文物。3次疯狂盗窃,俄罗斯人科兹洛夫从黑水城盗掘的文献有举世闻名的西夏文刊本和写本达8000余种,还有大量的汉文、藏文、回鹘文、蒙古文、波斯文等书籍和经卷,以及陶器、铁器、织品、雕塑品和绘画等珍贵文物。英国人盗走的文物包括汉文文书230件,西夏文文书57件,还有许多珍贵图画。

image035.jpg 

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

1909年俄国人科兹洛夫从黑水城盗走《掌中珠》1912年, 大学者罗振玉在日本会见当时的彼得堡大学教授伊凤阁,得见《掌中珠》一页,深知该书的重大学术价值,次年即向伊凤阁借得《掌中珠》9页,付诸影印,始在学术界流传,但尚不过全书的1/41922年, 伊凤阁到天津,罗氏又借得全书照片,即命其子罗福成校理抄写,1924年由贻安堂经籍铺作为《绝域方言集》第一种刊行于世,这便是后来流通较广的罗抄本。数十年来,由于俄方面一直未将《掌中珠》全部原件发表,后人的研究就不得不以罗抄本为据,学者每以不见全豹为憾。上个世纪70年代末,美国学者陆宽田访苏,在列宁格勒东方学研究所摄得《掌中珠》全部,归国后进行了初步整理研究,1982年以《合时掌中珠》为书名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刊布,书后附有《掌中珠》全部原件影照,陆宽田将其分为A本和B本。至此,湮没约800年的《掌中珠》原件终于重见天日。

感通塔碑和《掌中珠》的发现,不仅使已经无人知晓的党项族人的书面语言——番书得以破译,也吸引了大批国内语言文字学、历史学、民族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西夏,他们用毕生精力,投身到一个史料匮乏如大海捞针般的学科领域——西夏学。这个领域如今被国际学术界称为绝学

 

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image037.jpg 

埃及金字塔举世闻名,那里藏着神秘的古代埃及文明,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旅行者。咱们中国有一处地方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她就是坐落于我国西北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

image039.jpg 

西夏王陵

image041.jpg 

20世纪70年代初,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银川市以西约45公里的贺兰山下进行考古调查,发现那里有一片规模宏大的古墓群,并刻有西夏文字的残碑,原来,它就是西夏王朝的皇陵!

西夏王陵范围很大,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总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分布有帝王陵9座,皇帝贵臣的陪葬墓250余座,从贺兰山上往下俯看,真是巍峨壮丽,蔚为大观!西夏自公元1038年称帝建国,至1227年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所灭,立有10主,加上追封的两位,共有12位名义上的皇帝,除去最后一位皇帝举城投降后被杀不会有陵墓存在外,陵区应有11座帝陵,但目前发现9座,缺少的两座已被夷为平地还是根本没埋葬在陵区,目前不得而知。

西夏王陵按时代先后从南向北排列,排在最南端前后距离相近、形制基本相同、大小规模相差无几的两座陵,专家认这是李元昊祖父李继迁的裕陵及父亲李德明的嘉陵,这两座陵之后,建筑规模较大,形制多呈圆形的,则是李元昊的泰陵。

专家认为,平原起冢的一行,为第六代皇帝以前的陵墓,依山为陵的一行,为西夏后三代皇帝的陵墓。每一座陵园都由阙台、碑亭、角台、外城、月城、内城、献殿、陵台等几部分建筑组成,每一座陵台都是具有佛教含义的5层或7层密檐式实心塔。这种形式在中原地区从未出现,为什么会建成这个样子呢?因为建立西夏的党项民族笃信佛教,西夏历代皇帝对佛教推崇备至,他们希望死后能够像佛祖和高僧一样轮回转世,因此把陵台修建成浮屠的形式。

image043.jpg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夏王陵对外开放后,至今已有数百万人前往参观,无不为王陵的壮美而震惊!一位日本游客惊呼为东方金字塔!

西夏王陵出土了大量的精美文物,其中距8号陵两三公里的101号陪葬墓出土了两件国宝,鎏金铜牛和圆雕大石马。铜牛身长1.2米,重188公斤,铜铸空心,外表鎏金, 鎏金铜牛由青铜铸造而成,中间是空心,牛头微昂,双角弯曲,鼻梁高起,椭圆形双耳横张,二目圆大作远眺状,周身饱满强健,跪卧的姿势生动,犹如活物。两只牛角弯出优美的弧度,4腿呈内屈跪伏状,全身散发出柔和的金光。

在金属稀缺的西夏时代制造这样一只体量庞大的鎏金铜牛,既能反映出当时青铜制造工艺的超高水准,又体现了西夏人对牛的崇拜。当时,西夏人过着游牧和农耕相结合的生活,牛在人们的生产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说牛是西夏人的图腾。

 

这件圆雕大石马,质地为白砂石质,长133厘米,宽38厘米,高70厘米,重355公斤。四肢屈膝跪卧,马头稍垂,颈部呈弯曲状,瞪目立耳,马鬃整齐流畅地披散在脖子上,身体肥壮浑圆,比例匀称,线条简洁凝练,姿态雄健,雕刻手法十分细腻,生动地再现了西夏马的形象,属于西夏石雕艺术的精品。

鎏金铜牛和圆雕大石马现在是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我们的国宝。

 

党项人去向何方

朋友们,我前面讲到,西夏王朝同时并存于北宋,大辽,金,南宋等政权,后来的时候,这些政权都被雄起于漠北的蒙古黄金家族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给灭掉了,西夏灭亡的时间为公元1227年。

image048.jpg 

蒙古灭亡西夏

蒙古军队在1205122720多年中6次攻打西夏,遭到西夏人的顽强抵抗,甚至成吉思汗本人也在出征西夏时受箭伤最后导致死亡,最终占领西夏后,蒙古人对党项族人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和镇压,发誓杀尽西夏人,灭绝西夏文化,以致后来的元代统治者在给前代修史的时候只修了宋史,辽史和金史,而未修西夏史。

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不可能被斩尽杀绝,一些党项人投降了蒙元帝国,元朝成立后,不少党项贵族还在中央和地方为官。当时,蒙古统治者把全国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4个等级,党项人就位于第二等级的色目人中,称为唐兀唐古诗人。由于党项族人在元朝的社会地位仅次于蒙古族人,在元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元代不足百年,至元朝末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党项人渐渐摒弃了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信仰,随波逐流或入乡随俗,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那些西夏文字,也变成天书,无人能够认知,失去了民族风俗和语言文字的党项族,同时失去了自己的民族之魂,失去了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就真的消亡了。

image050.jpg 

党项民族消亡了,但党项人最终去向了哪里?据专家考证,他们大约去了3个地区。

一、逃往党项族的发源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攻克西夏都城中兴府,迫使西夏末代皇帝李睍举城投降,对顽强抵抗的党项族人进行屠杀,为躲避蒙军的杀戮,一批党项人沿唐代其先祖大迁徙时的路线,向党项民族最初游牧狩猎的川藏地区逃亡,如今居住在四川木雅地区的藏民可能就是西夏灭亡后逃回发源地的党项族人的后裔,据西藏文献记载,当初逃亡的一部分人继续西移,有的进入了西藏,有的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了尼泊尔,印度等国。

image052.jpg 

西夏末代皇帝李睍

二、留居西夏故地。蒙古大军灭亡西夏时,不少党项人隐名埋姓逃进了深山老林或者偏僻的乡村牧区,政局稳定后,这些四处躲藏,幸免于难的党项居民又陆续回到了原居住地。部分党项族人融入了蒙古族,也有的融入了汉族,还有一部分信仰了传入中国不久的伊斯兰教,融入了回族。现在陕西榆林地区,居住着数以万计的姓居民,虽已完全汉化,但其先祖,是党项拓跋氏。

三、迁居中国内地。一些元初为官的党项贵族,和另外一些被征调入伍的党项平民,这些人的后裔散居在河北,山东,安微,四川,云南等地,摒弃了故有的文化和习俗,与当地民族融为一体。

image054.jpg 

黑水城出土双头佛像  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

西夏学自黑水城西夏文献的发现而兴起,诞生1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不断有新的西夏文物出土,西夏研究每年都有新的发现,新的进展。西夏是中国的西夏,上个世纪初文物大流失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神秘王朝700多年后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在祖国美丽的西北边陲,它就像一个渐渐拂去面纱的美好女子,告诉我们,曾经有200年的光阴,中华大地上一个崇尚白色的古老民族,演绎着白高大夏国的传奇。

image056.jpg 

西夏王陵3号陵出土的迦陵频迦头像  收藏于西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