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本地资讯 >本地新闻

大运之河 时代之歌——写在2022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启动之际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2-07-19 10:14:24  点击:

大运河,是一代代人书写在大地上的史诗。运河古都——聊城甫一亮相,便在其中落下笔墨。

世代枕水而居的聊城人从大运河中汲取智慧和发展动力。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作为大运河沿岸重要节点城市,聊城在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以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下足功夫,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构筑多极发展空间,创新打造“两河”交汇旅游品牌,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GetAttachment (3).jpg

大河文明的种子里,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基因,更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路标。数千年的文明炉火不灭,黄河、大运河已从“地理空间”跃升为“文化空间”,同时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聊城,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荣光。

文化的河

“两河”交汇 铸就文明

黄河傍城而过、大运河穿城而过,在8715平方公里土地上摇曳出风的语言,动听地讲述着聊城的底蕴与蓬勃。

聊城,是现今黄河与大运河交汇的唯一城市。黄河(聊城段)全长59.51公里,自西向东流经阳谷、东阿2个县;黄河支流金堤河全长80.8公里,由莘县高堤口入境,流经莘县和阳谷县。大运河(聊城段)全长97.5公里,从北向南流经临清市、茌平区、东昌府区、阳谷县等6个县市区。

GetAttachment (1).jpg

大运河(聊城段)纵贯千年,横跨六地,是一条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长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虚实”结合:横跨运河的古桥、傍水而息的刹宇、极具特色的运河美食以及手工艺品,还有见证大运河繁华的临清胡同……“南有苏杭,北有临张”,大运河流淌至今,在聊城留下了无数印记。

55afca91af4349a599664de34d15e30d.jpg

老运河45公里,分成6个河段。沿线物质文化遗产涵盖45个点、段,包括6段河道、24处航运工程设施、3处古代运河设施和管理机构遗存、7处与运河遗产相关的古建筑、3处运河城镇、1处古遗址、1处运河生态与景观环境。其中,被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8个遗产点、段。沿运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共计23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全市保存着31625件(套)珍贵的馆藏运河文物。

俯看窑内(125955)-20220719074849.jpg

除了种类繁多的文物遗存,聊城境内还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承悠久的东昌毛笔、临清贡砖、东昌葫芦、东阿阿胶、茌平剪纸等,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省级65项、市级261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人、省级32人、市级216人。

聊城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深厚,坡里暴动旧址、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冀鲁豫边区政府、鲁西北地委旧址等,都是革命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地。

水运涵养水韵,水韵激扬水蕴。“两河”交汇实现了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与黄河文化旅游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叠加。灿烂的文化、独特的位置,注定了聊城的独一无二。

流动的河

沟通南北 孕育荣光

千年以前,这是一条黄金河道。白色的桅灯,起伏的桨声,水到之处繁华渐起,聊城便在桨声灯影中兴盛了400多年。

大运河(聊城段)始凿于元代,元朝政府采纳寿张县尹韩仲晖和太史院令史边源的建议,挖通了从安山至临清并由忽必烈亲自赐名的会通河。作为古代会通河的一部分,大运河(聊城段)自阳谷县张秋南五孔桥入聊城市,中经东昌府区、临清市,在临清市西北隅与卫河交汇。从此,大运河与聊城的故事开始了,这座古城如一位执笔者,生动地记录着大运河的光辉岁月。

翻开《金瓶梅》第92回,上面这样记载:“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码头去处。商贾云集之所,车辆辐辏之地。”之后清康熙帝四登光岳楼,并题写“神光锺瑛”匾;乾隆皇帝十一次出巡,九过东昌,并在聊城建有万寿宫,列为南巡十六行宫之一。

“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昔日的聊城人口众多,除一部分是固定人口外,大部分则是经由运河上的官船贾舶带来的流动人口。“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船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来往商贾聚集于此,形成了独特建筑——会馆。在聊城市区,山陕会馆静立在运河西岸。远看琼楼玉宇,近看雕梁画栋,已经279岁的山陕会馆诉说着当年辉煌。

GetAttachment (10).jpg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聊城同沐荣光。聊城是运河申遗联盟的重点城市,临清段和阳谷段等多个遗产要素入选。此后,聊城以此为契机,不断挖掘大运河的时代内涵,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逐步实施大运河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融合项目。

依托大运河,聊城的文旅融合发展实践,由字成句,由句成行,正挥洒成荡气回肠的动人篇章。

美丽的河

一半古老 一半年轻

黄河文明和运河文化交融,这是聊城的“大河风华”,明珠般的光芒照耀着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7月6日,马颊河林场湿地公园,星光灯光交织成趣,冠县首届露营节在这里举办。户外草坪、音乐、啤酒及天幕、帐篷……聊城围绕“商、养、学、闲、情、奇”等新旅游要素,发展文化体验与休闲旅游,引导旅行社、自驾俱乐部开发露营线路和产品,露营游定制化、品质化、常态化的产品模式催动了新一轮的文旅消费热潮。

此外,聊城大力开展文旅促消费行动,举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聊城人游聊城”“好客山东游品荟”“两河之约——青春研学季”以及“两河之约·幸运有你”首届星空露营节等活动,带动旅游市场人气,增强文旅行业复苏信心。

微信图片_20220628171315(2807291)-20220719075717.jpg

历史的光芒,照耀着今天的非遗;当代的创新,孕育着非遗的未来。文创旅游、会展旅游等一批新业态,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批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衍生品,正接踵而至。

值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结合“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活动主题,聊城在光岳楼东侧设置文创产品展区,特别是文创雪糕以光岳楼等为原型,让厚重历史与潮流文化来了一次激情碰撞。

2021年,聊城设立1000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万元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保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和非遗项目的顺利实施。2022年,聊城启动了“我家门前有条河”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包括“河和之契”中国大运河、黄河书画名家创作大展,“山东手造 聊城有礼”旅游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六大主题活动,努力实现品牌营销创新突破,多角度展示聊城“两河”文旅资源,记录“两河”之美,讲好黄河运河岸边的“聊城故事”。

聊城以文旅融合、业态创新为着力点,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讲好“黄河故事”“运河故事”,独具特色的中国文旅名城正高位入场。

繁荣的河

商业文明 延续神韵

大运河,又一次苏醒了。这一次,她肩负着新的使命。

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和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明确建设五大特色片区,其中聊城将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大运河商业文明展示区。

GetAttachment (7).jpg

根据《规划》,要围绕“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思路,优化形成“一条文化主轴、四类功能区、五大特色片区”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总体功能布局。其中,聊城市将建设“两园两带”,即临清运河钞关核心展示园、临清元明大运河文卫交汇集中展示带、阳谷梯级船闸核心展示园、会通河集中展示带。

对于和大运河相互成就的聊城,这条运河串起了时间和空间。一直以来,聊城始终将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作为文旅产业的主打品牌,以运河为纽带,串起了以山陕会馆、舍利塔、鳌头矶、运河钞关、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为主的运河文化风情体验游,推出了运河美食体验游,运河旅游线路已形成基本框架。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聊城将紧紧围绕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两大战略机遇,深入挖掘两河文旅资源,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把品牌创建融入地域发展特色,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坚持项目带动,通过“文化+”“旅游+”等方式推动要素升级。实施业态推动,发展新业态,打造新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白天饱赏两岸风景,夜晚枕着水声入眠。俯拾皆是的大河文化、绮丽隽永的水上风光……“两河”交汇明珠城市聊城,正乘风走来,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征程上,续写着一座城市的千年峥嵘与不朽荣光。

来源:聊城日报